“原以为透析就是一台机器、一根管子和一段治疗时间。跟着省医老师学习后,我对其理解更深刻,医疗并非冰冷的技术操作,而是漫长温暖的陪伴。医护人员需关注的,不只是某次指标和某场手术,而是患者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生活质量。”9月4日7点半,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学习了一个月的豫东北医院主治医师苗风楠这样感慨。
她的感受,是台前乃至更多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心声。
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北医院开诊一年来,不仅将优质医疗资源带到老百姓家门口,更担负起提升基层医疗水平重任,通过“上挂下沉”的培训机制,开展导师带教、中短期培训、县域专题讲座等,将“输血式”帮扶变成“造血式”提升。
目前,医院累计派驻140余名医务专家驻扎带教,选派70余名基层医务人员在省医本部进修。开展培训近400场、省级学术论坛13期,吸引基层医护人员上万人次。
导师一对一 手把手传授真经
8月4日,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北医院第一批导师制培养人员正式在省医本部入科学习。
首批学员苗风楠、李斌元和王婷婷分别在肾内科、重症医学科、口腔科拜师学艺。在这里,他们将度过3年的学习时光。
“导师制”是河南省人民医院创新基层人才培养的方法之一。每3年选派医德医风好、技术水平高的副主任医师或者高年资主治医师到省医本部长期驻点学习。
重症监护室内,监护仪低鸣。主任邵换璋、副主任医师王海波正在指导年轻医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波形变化。李斌元就在其中。
导师邵换璋的讲解,让李斌元意识到,重症无小事,数值哪怕零点零几的微小改变,都可能潜藏巨大危险。
李斌元是豫东北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主治医师。原来在豫东北医院时,重症患者一般不超过10位,整体病情较轻。但是在省医本部,多发伤、复合伤、多种合并症和生命垂危的患者一天接诊量抵得上原医院一个月的量。其中一些专科危重症患者更是接触甚少。
李斌元说,大量的新知识让他每天都像系统更新一样更新自己,跟着导师逐项分析诊断,他感觉自己的诊疗思维以及技能操作有了很大提高,也更加规范。
和李斌元有同样感受的,是同他一起来的苗风楠和王婷婷。她们用“大开眼界”来形容在省医的学习。
师从血液净化中心主任张宏涛的苗风楠,平时跟着副主任医师东辛欣学习血管通路技术,这在原医院是从未接触过的技术。
“老家的透析患者如果发生管道堵塞、狭窄都只能外转,基本上患者每半年就要跑几百公里外的医院去维护管道。如果把血管通路技术带回家乡,老百姓就更方便了。”苗风楠坦言。
师从口腔科主任王永功的王婷婷,更是发生了从“标准化矫治”到“个性化诊疗”的思想跃迁。她说每个患者的需求是不同的,原来只是简单的牙齿矫正,但现在还需要关注到患者更多的需求。
未来三年,他们还将学习更领先、更专业、更高效的诊疗方法,并带回台前县造福当地百姓。
除了导师制的长期培养外,医院还根据薄弱科室和专业,灵活机动选派更多专业类型、责任心强、有发展潜力的人员到本部进行3-6个月的短期培训,形成常态化的进修机制。
下沉驻扎 专业课堂遍地开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诊一年来,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北医院扎实开展院内培训,深入课堂、病房,乃至每一个工作场景,均成为培训带教的实地。随时随地提升当地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护理工作犹如一把双刃剑。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或者新的损害,甚至生命危险。大家要加强对护理风险的防范和识别,重视安全,是一种责任和态度。”2024年9月24日晚上7点,豫东北医院示教室里座无虚席。来自省医本部的神经外科护士长许健正在授课。
神经内科一病区护士长刘静的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虽然已经从事护理工作24年,然而,她依旧保持着如新生般的专注,认真聆听课程内容。
每次护理夜间课堂开讲,她都会抽出时间去参加,从核心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护理风险防范和识别到护理交接班规范、压力性损伤管理规范等,护理部组织的25场院级培训,几乎场场不落。
“我个人的知识技能得到了提升,护理整体的操作更规范,患者也接受到更安全、更专业、更有温度的护理服务。”
作为临床药学组长,陈艳艳几乎每天奔走在治疗组和病房之间,“虽然工作强度高了,但是特别充实。”
作为一名高年资药师,这一年,陈艳艳实现了从“看说明书”到“看患者”,从“记条款”到“定方案”,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从“临床有疑问才介入”到如今主动开展“前瞻性服务”的二次成长。
每周的合理用药宣讲、每周两次的药学查房和业务学习,每天的用药医嘱点评和临床会诊,陈艳艳说,省医派驻的药学专家,常常为大家答疑解惑,他们是亦师亦友亦榜样似的存在。“现在科室学习氛围浓厚,原本科室人员对职称晋升不积极,但是今年有两名药师高分通过副高级职称考试。”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豫东北医院,每天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院内、科内培训,专业涵盖医疗、护理、院感、药学、影像、检验、装备、信息、医保等各个方面,目前已开展了近400场。
“业务培训不只是技术的交流,同时也是文化和思想的传播。在省医,我们遵循生命至上、患者至上。我们也要将省医精神传递给这里的医务人员。思想一致,行动方能一致。”豫东北医院院长陈传亮说。
辐射引领 发挥区域医疗中心带动作用
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北医院,自筹建之初便承担着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使命,不仅要提升自身医疗服务能力,更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豫东北和鲁西地区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自开诊以来,医院不断整合资源,加强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协作联动,通过学术巡讲、医联体建设、技术帮扶等多种形式,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走进基层,留在基层。
今年6月24日,豫东北医院行政楼会议室内,来自台前县后方镇卫生院、吴坝镇卫生院、孙口镇卫生院、马楼镇卫生院的5家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呼吸内科医生正在认真聆听专家授课。
台上,省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黄泰博通过讲解权威国际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 2025)》,指导卫生院规范慢阻肺诊疗,尤其对稳定期患者,以减少急性加重和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实用性强,对基层患者的规范化管理起到了帮助。
同样让基层医生感慨受益颇多的,还有今年5月25日,豫鲁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峰会及国家慢病管理-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项培训班(台前站)。
该培训班吸引了豫、鲁两地千余名基层医疗工作者参与,场场学术讲座近乎爆满。
像这样高规格的省级学术讲座,已经在台前县举办了13场,覆盖了泌尿、肾内、内分泌、儿科、输血、检验、脑血管等多个学科领域。有些培训班更是专门增设现场手把手教学的实操环节,让基层医务人员带走更多“干货”。
安阳市内黄县中医院消化科医生张军民参加了2024年豫东北消化内镜适宜技术进基层国产超声内镜手把手培训班。当天,来自郑州、新乡、濮阳、安阳等多个县市以及乡镇卫生院的60余名消化医生在实操现场认真练习超声内镜技术。
通过专家一对一指导,张军民不仅掌握了操作要领,还纠正了操作中的误区。他表示:“这样的培训对基层医生来说非常宝贵,我也要将这种技术带回我们医院,让更多患者受益。”
“以后遇到群众晕倒,我们不仅要‘快速到达’,更要‘懂得施救’!”一位台前县公安干警在接受“急先锋在行动”系列培训后,这样感慨。
豫东北医院“急先锋在行动”系列培训致力于将急救知识与技能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敢出手、会救命”成为更多人的底气。培训范围不仅局限于医务人员,公安干警、青年群体、学校师生也是培训对象。主题多元,以练备“战”,受益群众1300人次,社会反响强烈。
豫东北医院还牵头成立了台前县胸痛中心联盟,与台前县21家基层医院共织“全域联动”的救治网络。
通过培训学习,一系列变化在全县医疗系统内悄然发生。
台前县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崔凤芝表示,培训不仅是技能的“充电”,更是理念的更新,对“质量”和“规范”的认知被重塑和深化,工作不仅要“会做”,更要“做好、做细、做暖”。
基层医生们开始主动开展新技术,护士们在工作中融入更多人文关怀,从病历书写到手术操作,从用药规范到医患沟通,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培训带来的深远影响。
不仅“能看病”,还要“看好病”。这种转变,正逐步提升着台前县乃至整个豫东北地区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