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全胰腺切除术手术适应症

时间:2017-01-17

手术适应证
1. 慢性胰腺炎:腹痛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常起始于中上腹,也可偏重于右上腹或左上腹,放射至背部,如累及全胰腺则呈腰带状向腰背部放射痛。其治疗首要原则为减轻疼痛。1966 年为减轻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疼痛,国外学者实施了全胰腺切除术,并且提出胰腺切除可有效解除终末期慢性胰腺炎所导致的疼痛症状。Gruessner 等[1] 对112 例实施全胰腺切除术+ 自体胰岛移植的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后发现,70% 患者的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这与Rodriguez 等[2] 和Clayton 等[3] 的研究结果一致。Garcea 等[4] 研究发现,实施全胰腺切除术患者术后12 个月对止痛药的依赖率从90.6% 降至40.2%,5 年后降至15.9%,这表明全胰腺切除术可有效减轻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疼痛和降低其对止痛药的依赖率。Kuroki 等[5] 研究认为,对慢性
胰腺炎患者施行全胰腺切除术+ 自体胰岛移植,既能够解除慢性胰腺炎导致的疼痛,又不会引起糖尿病等并发症。Dimagno MJ 和Dimagno EP[6]究显示,在部分胰腺切除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全胰腺切除术+ 自体胰岛移植可有效缓解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疼痛症状。
2. 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胰腺癌可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全胰腺癌,其中70%~80% 为胰头癌。目前其治疗的常规手术方式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 术)。由于该手术操作复杂、涉及器官较多、术后易并发胰瘘等严重并发症,在19 世纪50~60 年代期间普遍学者认为对胰腺肿瘤患者施行全胰腺切除术优于部分胰腺切除术,因为全胰腺切除术可以扩大淋巴的清扫范围且达到R0 切除的标准。Ihse 等[7] 研究显示,与Whipple 术相比,行全胰腺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有所增加,且预后更差。然而,研究中两组研究对象分别选自不同时间段,全胰腺切除术病例来自1959~1984 年,Whipple术来自1985~1992 年,无法排除胰腺手术水平整体提高的干扰,因此这项研究并不能确定全胰腺切除术差于Whipple 术。而Müller 等[8] 研究发现,接受Whipple 术和全胰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全胰腺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优于Whipple 术。Karpoff 等[9] 对28 例施行全胰腺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全胰腺切除术患者的5 年生存率并不优于Whipple 术。许其威和段伟宏[10] 对11 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施行了全胰腺切除术,并用无水酒精饱和式浸润胰床,术后进行胰岛素注射和口服胰酶抑制剂治疗,随访发现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因此,对于胰腺癌患者,全胰腺切除未必作为首选,但对于全胰腺受累的胰腺癌,施行全胰腺切除则可有效缓解症状,达到根治胰腺癌目的。
3.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neoplasm,IPMN)是一种较少见的胰腺囊腺肿瘤,发病率约占胰腺肿瘤的1%。IPMN 根据起源可分为主胰管型、单纯分支胰管型和混合管道型。治疗上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高,术后5 年生存率达82%。田孝东等[11] 对2 例IPMN 患者施行全胰腺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浸润性癌,无淋巴结转移,术后分别随访8、20 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匡天涛等[12] 和靳大勇等[13] 对3 例累及全胰腺的IPMN 实施全胰腺切除术,其中2 例术后分别生存29、45 个月,1 例随访至37 个月仍无瘤生存, 并且术后糖尿病是可控的,得出结论全胰腺除术可作为IPMN 的手术选择,但术前一旦发现肿瘤侵犯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时应放弃手术。Kasugai 等[14] 对1 例IPMN患者进行全胰腺切除术后随访24 个月发现,患者无瘤生存且预后良好。Waters 和Schmidt[15] 研究认为,弥漫性主胰管型IPMN 应行全胰腺切除,而对于单纯分支胰管型IPMN 手术方式选择和切除范围评估因涉及恶性倾向、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肿瘤大小等多种因素,尚无确切结论。Yamaguchi 等[16]对5 例IPMN 患者进行全胰腺切除术且术后预后良好。Perez-Johnston 等[17] 主张主胰管型IPMN 应行全胰腺切除术,单纯分支胰管型IPMN 肿瘤直径超过30 mm,管壁有结节,有临床症状的应行手术治疗。目前非手术手段难以判断IPMN 的病变性质,浸润性IPMN 的生存率远低于非浸润性IPMN,因此,对于确诊的IPMN 应在病变尚处于原位癌的早期阶段即予以手术切除治疗。对于累及主胰管及弥漫全胰腺的IPMN,因其较单纯分支胰管型的
IPMN 更加具有恶变倾向,应尽早施行全胰腺切除术。而对于浸润型的IPMN,手术方案为全胰腺切除术+ 胰腺周围淋巴清扫,以降低肿瘤复发及转移的概率。
4.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ism of infancy,CHI)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胰岛素分泌异常所导致的持续性低血糖,严重时可导致癫痫发作和持久性大脑损伤。对于局灶型CHI,可选择性切除含有病变部位的胰腺组织;而对于弥漫型CHI,则需行胰腺大部分切除才能有效地控制低血糖。孙冰等[18] 和徐子迪等[19] 共对7 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CHI 患儿进行胰腺次全切除术,只有1 例在术后10 个月并发严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再次入院,其余术后均未发生糖尿病、反复持续性低血糖及胃肠道吸收不良等严重并发症。Liberatore 等[20] 对10 例CHI 患儿施行胰腺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弥漫性CHI。Fékété 等[21] 研究认为,对CHI 进行准确的术前分型非常重要,并且统计了134 例CHI,其中59 例为局灶型,行胰腺部分切除术,另75 例为弥漫型CHI,行胰腺次全切除术,术后患者预后良好。全胰腺切除术主要适用于弥漫型CHI,但目前国内尚不具备对局灶型CHI 精确定位的影像学技术。鉴于CHI 低血糖频繁发作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CHI 均适用全胰腺切除术[22]。

5. Whipple 术后并发胰瘘:胰瘘是Whipple 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在10%~30%,是术后腹腔感染和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目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控制和再次手术处理残余胰腺。而再次手术处理胰瘘时分为手术引流和全胰腺切除术。过去常常实施全胰腺切除术来处理Whipple 术后的胰瘘并发症,但目前外科医师更倾向于胰管引流,而对于引流效果不佳的患者,全胰腺切除术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最佳选择。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