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人工心肺”为8月龄患儿续命,河南刷新ECMO转运患者最低年龄新纪录

时间:2018-01-31

  ECMO(体外人工膜肺)能够同时代替人体心脏和肺的功能,为医务人员救治危重患者赢得时间,被视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多学科专家联合,成功救治一名8个月大的重度肺炎患儿。在医务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全程使用ECMO技术,小患者从南阳成功转运至郑州,创下我省ECMO转运危重患者最低年龄新纪录。

  1月20日上午9点,一通紧急的电话打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儿童重病监护病房(PICU)主任史长松的手机上:一个8个月大,体重仅8公斤的宝宝患重症肺炎,出现了严重的低氧血症,血压难以维持,生命岌岌可危,需要紧急转运至河南省人民医院救治。这么小的年龄,这么轻的体重,还远在距郑州300多公里外的南阳市,这无疑给救治带来了巨大困难。

  情况危急,孩子必须尽快转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可孩子病情危重,也只有使用ECMO才有可能进行转运!但面临的问题是,全省还没有给这么小的患儿实施ECMO支持下长途转运的先例。

  为挽救这个稚嫩的生命,史长松主任马上联系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知名专家程兆云教授当即决定,派出体外循环团队提供ECMO支持;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儿童重病监护病房(PICU)主任史长松也同时选派精兵强将参与救治。

  仅用半个小时,专家团队集结完毕。由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副主任李建朝、孟凡伟主治医师、儿童心脏中心张岩伟主治医师、手术室孙静护士长,河南省人民医院PICU(儿童重病监护病房)程东良主治医师、李倩护师等专家组成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团队,奔赴南阳。

  中午1点,救护车抵达患儿所在医院。看到小患儿,专家们不由得心头一紧:只见孩子嘴唇青紫,甚至连手脚都开始发紫,呼吸机已经发挥最大作用,可是血氧饱和度仍然只有70%,甚至一度骤降到20%。患儿心率、血压也极不稳定。体外循环团队马上开始评估情况、着手建立体外生命支持。孩子太小,腿上的股动脉血管很细,血管壁极薄,置管难度非常大,专家们选择从颈动脉为孩子插管上机。

  ECMO顺利运转后,令人惊喜的一幕发生了:小患儿血压、心率逐渐平稳,泛紫的嘴唇和小手开始红润。转运团队里的所有人松了一口气。为确保万无一失,转运团队又进行4个小时的严密观察,在各项生命体征都平稳后,开始进行转运。

  晚上21:00,孩子顺利抵达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开始接受进一步治疗。300多公里的路程,往返6个多小时,使用ECMO后观察4个小时。在11个多小时的生死营救中,医务人员争分夺秒,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为孩子下一步接受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24日下午,在史长松主任团队的精心救治下,小患者已经度过危险期,病情稳定,血压、心率、血氧饱和等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肝肾功能和神经系统也在逐步恢复。此次使用ECMO技术成功转运、救治8个月大危重患儿,标志着河南在低年龄、低体重婴幼儿急危重症救治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