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离体肝切除余肝自体移植术治疗肝肿瘤手术方法及适应症。

时间:2017-02-10

 由于大出血及气体栓塞等影响, 常规肝切除术往往难以切除大血管区的、暴露困难的肝脏肿瘤, 因而丧失治愈机会。随着体外器官冷保存及肝脏移植技术的发展, 肝移植技术被逐渐应用于肝脏外科以治疗一些常规方法无法切除的肝脏占位性病变。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 采用上腹部“人”字形切口进腹, 探查腹腔及肝门区有无转移灶, 用肝拉钩将双侧肋弓拉起, 显露肝脏, 彩超定位占位性病变所累及的范围。游离肝周韧带, 解剖第一肝门, 分别游离胆总管、肝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门静脉并留置牵引带, 切除胆囊;再解剖第二肝门, 将肝右静脉、肝上下腔静脉游离后留置牵引带;游离并结扎第三肝门处肝短静脉, 将肝后下腔静脉从背侧完全游离后, 再分离肝下下腔静脉至右肾静脉平面, 于肝下下腔静脉留置牵引带;将胃十二指肠动脉离断并在近肝端动脉置管至肝动脉备灌注用, 游离门静脉主干及分支, 横断门静脉右支, 自该处置管备灌注用。用转流泵行颈静脉-股静脉间转流, 血流量为460 ~ 510 m l /m in, 将肝下、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和肝动脉完全阻断后进行低温灌注:根据术中肝静脉的情况, 将肝右静脉或下腔静脉纵行切开约0. 6 cm 并置管作为灌注液流出道, 用4℃ HTK 液经门静脉右支横断面灌注门静脉, 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灌注肝动脉, 同时将碎冰屑置于肝表面降温。在灌注液持续灌注下, 利用氩气刀切除占位性病变, 注意占位性病变包膜的完整性, 并用0 号线结扎肝切面各管腔。切除各占位性病变后, 依次开放门静脉及肝动脉, 肝右静脉放出300 m l左右血液后, 用4-0 p ro lene线缝合肝右静脉, 开放肝上、下下腔静脉血流。温生理盐水复温, 肝切面以氩气刀电凝彻底止血后, 检查有无胆漏, 用纤维蛋白胶封闭, 放置腹腔引流管, 逐层关腹。

手术适应症:自1963年美国S tarzl教授实施第一例人类原位肝移植以来, 成千上万名终末期肝病患者通过肝移植获得了长期生存, 但是由于目前日益紧张的供肝短缺问题, 许多拟行肝移植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在等待中死亡。半离体肝切除余肝自体移植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肝来源的短缺, 主要适用于复杂的良恶性、原发或者继发的(结直肠转移)巨大中央型肝肿瘤或需要重建肝脏血管及两者并存的病例,包括位于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处、肝后下腔静脉本身或毗邻的肿瘤, 侵犯肝后下腔静脉的肿瘤, 距门静脉近或者侵犯门静脉的肝胆肿瘤, B ismuth Ⅳ型肝门胆管癌等肿瘤 。笔者等认为其优点主要包括:①缓解了供体短缺问题, 可以自由把握手术时机;②在阻断下腔静脉的情况下行肝叶切除, 降低了术中因挤压肿瘤细胞而致远处转移的可能;③持续低温灌注, 减少了肝脏热缺血损伤, 延长了肝脏耐受缺血手术的时限;④提高了各种类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手术切除率;⑤与同种异体肝移植相比, 手术费用低, 且术后无需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从本组经验来看, 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中需行彩超确定肝占位性病变的具体侵犯情况, 必要时修正手术方案;②必须仔细解剖各肝外管道, 以便后续操作时间充足;③肝表面置碎冰降温以迅速进入低代谢状态, 相当于离体器官进入冷保存期;④门静脉、肝动脉双重灌注保证灌注充分、快速, 并减少胆系并发症。综上所述, 离体肝切除余肝自体移植术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可在临床上根据具体情况推广使用。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