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

为生命坚守!——ICU里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时间:2014-05-05

他们是距离死亡最近的医护人员,他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与死神竞速,他们是为生命点燃希望的灯火。

重症监护室(ICU),在很多人看来是近乎凄凉的地方,来这里的患者至少有两个器官功能地障碍,这里的病人大多处在昏迷不醒的状态,病情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每分每秒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里不像是妇产科,每天都面对新生命的迎接,这里随时有可能送走生命,这一切决定了这里的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全面深厚地医学知识,责任的重大更要他们的付出和辛劳超出常人想象.
而这里同样也是病人最艰难的一站,是意志,关爱和医学对抗病魔的静谧战场.
但当病人心跳恢复那一刻;当经过几天或者十多天的术后康复治疗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那一刻;当一晚上输血输液,眼睛一眨不眨盯着生命体征,抢救成功那一刻;我们都会知足地说一声,值了。
在这里,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充满了未知.在这里,不改的是激情,不变的是爱心.这就是重症监护室,为生命坚守的ICU。

 

 


爱与责任照亮生命之光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  ——冰心语录
一年四季的更替,美轮美奂的季节,百花争艳的春天,霓虹闪烁的都市里,在那么一方天地时时刻刻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生命的拯救,爱与责任也在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有那么一个人说起都会肃然起敬,爱与责任在他身上得到完美体现。
他每天早早的披着朝霞来到我们重症监护室,他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的是他的病号,每天急忙奔到床边开始认认真真查看他的病号。为了病号尽快康复,他会跟所有人急,会严厉的吵你,会给床边护士提很多对病人有利的要求,我们虽然很忙,但我们时刻谨记,因为我们知道他是为了保卫生命。他所主管的病号家属可以把心牢牢放肚子里,很多次他二十小时甚至二十四小时战斗在第一线,待在科室密切追踪病号的病情,拯救病号于危难之中,可以说废寝忘食。有这样一个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医务人员,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榜样。
一个年轻的大夫,不惜双手,暂且一切都放下,谱写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华丽篇章。深深记得一个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老年病号,他用双手给其填塞纱布止血,大家都感觉无望的时候,他神奇的双手把老爷爷从鬼门关拽了回来。最后老先生转到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那天家属送来锦旗感谢,我也在场,千言万语说不尽的感激·······
一个急性坏死性重症胰腺炎的病号,肚子胀的鼓鼓的,生命各项指征都岌岌可危的时候,大家对其预后不看好的时候,王大夫坚持治疗方案,坚持拯救哪怕一点希望,奇迹发生了,在大家一个多月不分昼夜共同努力下,也许是我们所做的感动了上苍,又一个生命还给了人间。
他就是我们重症医学部的王存真大夫,用他的勤劳和知识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瑰丽篇章。我们重症医学很辛苦但也很自豪,有多少垂危的生命重新看到明日之光。我们将为生命之光扬帆起航,再多的风雨也打不垮我们坚强的心。爱与责任照亮生命之光是我们不悔的追求······

 

苦并快乐着
总有人问我:“你们ICU上班都干些啥?”我说:“一个护士看两到三个病人,这个病人在床上的吃喝拉撒我们都要管,外加他们的治疗和观察他们的病情变化。”他们接着就会问:“那上班很辛苦吗?”我笑了笑。不得不承认上一天班后我们的身体确实疲惫,但是我们的心里很高兴……
在ICU的工作很琐碎,但是很有条理,每一个时间段我们都知道我们要干什么和该干什么,虽然有十二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基本上没有歇歇脚的时间,但是从来没有人愿意离开那里,因为我们喜欢那里的一切,喜欢那个像玉一样的团队,喜欢大家在抢救病人时团结的氛围,也喜欢抢救过程中渴望他(她)生命体征恢复的心情以及抢救成功时每个人松一口气后脸上露出的笑容……当一个因为凝血功能不好而出血不止的病人,在我们的努力下不再出血,我们的心里就畅快很多;当一个烦躁的病人,在我们耐心的劝说下,可以安静下来,我们的心里就舒坦很多;当一个清醒而焦虑的病人,在我们细心的疏导下,可以舒缓情绪而安静的睡觉,我们心里就觉得放松很多;当病人病情好转将要转入普通病房的时候,我们无比高兴,觉得自己辛苦点也值了!每当和同事们聊起在自己班上抢救成功的病人或者病情好转的病人,内心的兴奋就会冲淡工作中所有的辛苦劳累。
护理工作辛苦繁杂早已为外人所知,可是其中也有很多快乐……
 
ICU医生有话说
从事ICU这个专业已经12年了,越来越发现与家属沟通的重要性。但咱地处河南,绝大多数病人家属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或者即便文化程度较高,也不明白ICU到底把门关起来后会干些什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医生能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家属讲解病情,我的经验是多用比喻,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喻,一听就明白。
情景一:我们单位的电梯里面左右两边都有楼层的按键,但14号电梯近期总是出现左边的部分按键不亮。那天,我上班时乘坐电梯,碰到一位我曾主管的病人的家属,病人已经转到18楼了,估计家属要上18楼,左边的18楼那个键总是按不亮,农村人,反复按了没反应之后就显得很局促、很焦急,大声拍打着电梯轿厢,说要出去,并顺带揶揄着省医:省人民医院就是牛,连电梯都不让咱庄稼人坐。电梯里顿时出现一批讨伐省医的声音。我在右边按亮了18楼,看出他很疑惑,便说:这个电梯就像一部分耳朵不好使的病人,一边耳朵能听见而另一边耳朵听不见。那个人立马就明白了,并歉意的笑笑。
情景二:有很多的人不明白其实疾病是会进展的,尤其像脑水肿,要渐渐到水肿高峰期之后,再慢慢好转,但往往有一部分病人连水肿高峰期都没有撑过去,家人很不能接受,容易出现纠纷。我会跟家属说:打个比方,你在院子里面干活,不小心院墙上的砖头掉下来砸到脚了,你当时不觉得很疼,并且也把砖头放在了墙头上。可是三天后,你早上起床,脚却又肿又疼,不敢着地,为啥?是因为,当时水肿反应不明显,慢慢的水肿发展了,到第三天的时候,水肿最明显,所以你疼地不敢着地。病人的脑子也是这样,脑出血了,那个血肿就像是墙头的砖头,做手术就像是把那个砖头拿走,虽然刚开始水肿不明显,可是慢慢的就会肿到最厉害,之后才慢慢消退。这样一解释,家属就很明白。
情景三:医学发展到今天,似乎有更多的困惑没有解决,但大多都可以归因于基因的多态性。即同样的情况,在不同的病人身上表现、反应都不一样。但要是跟家属谈话时说一句:目前情况是因为基因多态性,估计家属会更迷惑,他不理解,甚至会揍你。这个时候,我会这样说:打个比方,经过我们的努力,病人的情况好了,家里人很高兴,朋友来了要喝点酒,你能喝一瓶白酒,而有个朋友只能喝一小杯,一小杯之后就醉了,为啥?白酒在医学上叫乙醇,也是一种药,有的人对白酒敏感,所以一小杯就醉了,有的人对白酒不敏感,一大瓶也不会醉;就像药物,同样的药物,有的人用一点药就起效了,有的人同样的情况,用很多药都不起作用。这样一讲,家属就全明白了。
情景四:医生也不是神仙,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治好,有很多情况是治不好的,甚至医生都不知道某种情况出现在某类病人身上到底能不能治好。可是,有很多的病人家属来问病情,直接就问:医生,来句干脆的,到底能不能活,到底有没有救,要是有救,我们砸锅卖铁也要治,要是没有救,你趁早说,别到最后人财两空。我最怕的就是这样的家属,一旦你说有希望,或者希望很大,人家真的砸锅卖铁了,万一到最后却人财两空了,家属会很不满意,就有可能会发生医疗纠纷;而你要是说,没有希望,干脆别治了,又显得太武断,医学有很多不确定性,万一人家会康复呐,一条人命啊,沉甸甸的。这个时候,我会说:打个比方,抢救就像种地,是一个道理,没有人不想庄稼长得不好,都希望庄稼长得好,医生也是一样,都希望自己的病人能康复,但这需要时间。你种下去的庄稼有些会出苗,有些不会;有些苗很好,有些苗不行;到收获的时候,有些庄稼收成多,有些收成少,甚至颗粒无收。治病也是这样,有些病能治,有些不能;有些治疗很简单,有些很复杂;有些能治好,有些会死去。关键是这个过程中,医生和家属都尽力就行了,到最后不落埋怨就行了。这样一说,家属往往很理解,也很配合。
时至今日,重症医学仍不为大多数老百姓所知,即便是我的家人也是一样。病人放在ICU里面,家属在外面焦急的等待着,心情复杂又沉重,想知道这一刻他的家属在里面是否平稳。而医生往往很忙,寥寥数语,似乎不能安抚家属焦躁的心绪。当ICU“门里”的医护人员和“门外”的患者家属之间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沟通,相互支持,才能共同点亮一束束生命之光!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