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

脾脓肿

时间:2020-11-12

脾的血液循环十分丰富,每分钟就有全身血液的5%流经脾。而且红髓内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作为血液中微生物的高过滤器,可吞噬杀灭细菌,具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因而临床上脾脓肿(abscess of spleen)极为罕见。

脾的化脓性感染多属继发性病变,在原发灶的细菌大多经血液流入脾内。当少量的细菌进入脾后,则被巨噬细胞吞噬而杀灭;若大量细菌侵入,尤其在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菌栓停留在脾的某一部位,在局部形成炎症病灶,因炎症坏死而进一步形成脓肿。脾脓肿的前驱病变多为葡萄球菌感染性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其次是伤寒、细菌性心内膜炎、产褥热以及疟疾等。邻近组织化脓性感染直接侵入脾而形成脓肿者极少发生。脾外伤性血肿和脾棘球蚴病亦可继发感染而形成脾脓肿,亦有报道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脓肿的病例,可能与脾淤血、血流缓慢有关。

脾脓肿如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多难以使脓肿全部吸收,但对控制炎症发展仍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尽快排出脓液或去除病灶则是治疗本病惟一有效的方法。由于脓肿的大小、部位及病理改变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较小的单发性脓肿,可选择经皮脾穿刺抽吸排脓的办法,穿刺应在B超引导下进行。若脓汁较黏稠,可用盐水冲洗脓腔,待脓汁排出后再用抗生素液冲洗。如一次不能治愈可反复穿刺几次。同时应全身应用大剂量抗生素。
若为较大的单发性脓肿,病程较长,且B超提示脾与周围组织粘连较明显,或患儿全身情况差,而难以耐受手术时,应选择置管引流术。通过B超定位选择脓肿与侧腹壁最薄的部位。先用穿刺针试穿,抽吸出脓汁后,按其穿刺针的方向,皮肤戳一小口后送入胶管。可选择多孔双腔管,易于冲洗脓腔和充分引流。置管引流方法简单易行,对机体损伤小,是治疗本病的一种理想方法。
      脾切除术可迅速去除病灶,作为一种根治性治疗手段,适合于多发性脓肿。若脓肿偏于脾的上、下极,可采用脾次全切除术。该术式既可去除病灶,又可保持脾的免疫功能。若术中见脾与周围组织形成广泛而致密粘连时,难以行脾切除手术,应选择切开排脓引流手术。术中应注意保护腹腔,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脓液污染腹腔。术后除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外,对病程长、全身衰弱的患儿,应静脉或肠道应用营养液。

近日我科成功为一例多发脾脓肿患儿行脾切除术,术后患儿全身感染症状消失,目前患儿恢复良好。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