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疱疹性咽峡炎又来了!

时间:2019-10-23


      3岁孩子,上幼儿园,高热几天,嗓子疼,吃不下饭,也喝不下水,一问身边的宝妈们好几个孩子都这样,这是咋了?家长赶紧带孩子去医院急诊看病,医生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啥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知多少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具有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的病毒性咽炎,四季均可发病,春夏季为主,本病病原体种类很多,以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除咽部外,口腔粘膜亦可发生疱疹。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无明显地域性差异,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社区等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病例。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口痛、厌食和咽峡部疱疹。小婴儿因口痛影响进食,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2-4mm)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1-2天后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病程一般4-6天,预后良好。


 

      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PICU史长松主任提示大家:

1.在临床上,这是两个独立的疾病,两者是不同的病;

2.在手足口病早期,就是口腔里出疹子,全身检查没有其他问题,它早期和疱疹性咽峡炎非常相似;皮疹出现的部位和发热的情况与疱疹性咽峡炎也一样,可以说手足口病第一期是疱疹性咽峡炎的一个表现;

3.一部分孩子发展几天后,在手、脚或臀部出现了皮疹,这时可考虑诊断为手足口病;有些孩子整个病程自始至终皮疹和疱疹只局限在咽峡部,这就是疱疹性咽峡炎;

4.家长要注意,只要孩子口腔里出皮疹,要密切观察手、脚、臀部是否出皮疹;

5.实际上,疱疹性咽峡炎属于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完全是一个传染病,这是两类病。

6.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很多,如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有的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但是疱疹性咽峡炎没有那么严重,它的并发症极少

7.疱疹性咽峡炎虽然也有传染性,但是手足口病传染性更强,是必须要求隔离的;疱疹性咽峡炎大概一周左右自愈,手足口病潜伏期2到7天,1到2周痊愈;

8.但两者的治疗是没有区别的,两者都是病毒感染,都是对症治疗、清热解毒等,可口腔局部喷涂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缓解口痛症状;

9.体温大于38.5度的患儿,常用的退热药物有:布洛芬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服药后多喂水;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4小时,24小时不超过4次;

10.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要及时止惊治疗,可首选咪达唑仑缓慢静脉注射。

 

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和护理





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都是重要的传染源。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亦可因接触传染源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温馨提醒:

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