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应用中原首台“慧思考”机器人
成功为患者置换髋关节
8月9日,我院骨科专家团队运用中原首台引进的“慧思考”机器人,成功为一名股骨头坏死的病人置换髋关节,这在河南尚属首例。
45岁的祖姓患者因左下肢跛行和疼痛加重来到医院就医。经检查,祖先生左侧股骨头严重坏死,需要手术治疗。骨科主任郑稼、副主任医师刘珂、主治医师高宗炎等与省医特聘德国教授Boerner一起,将祖先生的CT扫描输入智能系统,通过3D模拟影像还原出祖先生的骨骼情况,为其“私人定制”出一套严谨周全的手术方案,并将该方案输入“慧思考”的“大脑”。术中,郑稼、Boerner教授及团队医生将两个骨圆针固定在祖先生的股骨头上,并用金属探针再将病人的实际位置和骨骼情况同步传输给机器人。“慧思考”根据点位数据,再次将方案与实际相结合,通过计算,精准定位和成像。
据郑稼介绍,“慧思考”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新一代关节手术机器人系统,能够达到降低术中骨折风险、精确恢复肢体长度、节约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感染风险、提高关节手术治疗结果,关节置换的误差仅有0.1毫米,与植入物吻合度达96%以上。(宣传部 崔冰心)
神经外科成功完成全省首例
应用杂交手术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应用美兰染色剂,成功为一名脊髓动静脉瘘患者精准实施了“脊髓动静脉瘘夹闭术+脊髓血管造影术”。这项手术全国领先,在省内尚属首例。
患者杨女士,因下肢麻木无力4个月到我院神经外科就诊,行脊髓MRI及脊髓血管造影,确诊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式有介入栓塞和外科切除两种,但各有优缺点。面对困难和挑战,神经外科栗超跃主任医师和脑血管介入科专家进行术前讨论,经过研究,最终决定应用杂交手术,将外科技术和介入技术的精准定位完美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手术方式。
在介入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专家的配合下,栗超跃主任医师主刀手术,手术历时3个小时顺利完成。术中应用了美兰造影剂,大大提高了脊髓血管畸形的完全切除率,同时减少了反复造影的不便。术中造影显示瘘口夹毕满意!术后第三天患者自诉下肢肌力明显恢复,现已准备进一步康复治疗。 (神经外科)
呼吸内镜+ Rose技术,将精准诊断应用于临床
我院内镜中心气管镜诊疗室的一项快速诊断技术——现场快速评价(RapidOn-Site Evaluation,ROSE),又名“Rose技术”,于2017年8月正式试运行。这项技术能对肺部、胸腔等疾病进行快速而又精准的诊断,将为全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ROSE技术,是运用细胞病理学原理,将所取的标本(痰液、针吸活检穿刺物、钳夹活检标本等)制成病理标本片后,经过显微镜下观察,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其最大特点在于从制片到阅片,全部耗时不超过5分钟,从而可以在经支气管镜活检、盲检、TBNA、EBUS-TBNA等操作中,快速判断标本的合格度以及病变类型。
呼吸内镜负责人马芸说,ROSE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快”和“准”,该项技术在介入肺脏疾病、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明显,可以在不明原因的肺部阴影、胸腔积液、重症感染及结核、肿瘤等疾病中做出现场精准诊断。(内镜中心气管镜室 张杨)
我院代表队荣获“心动中国心电大赛河南赛区
总决赛”第一名
8月5日,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分会组织的心动中国心电大赛河南赛区总决赛在郑州举行。由我院心脏电生理中心马继芳、宋卫锋和医技学部心功能科王庆义3位青年医师组成的河南省人民医院代表队,从25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经过初赛、半决赛、决赛的激烈竞争,最终我院代表队荣获第一名。 (心功能科 杨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