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生死抢救持续提速……这个会移动的医院不一般!

时间:2019-06-24

6月8日早上7点06分,65岁的李女士突然出现不能说话、右侧肢体无力的情况。接到求救电话后,两辆急救车飞驰着赶到现场。预判病情、CT扫描、病情评估、静脉溶栓……22分钟内,医务人员迅速完成了一系列复杂操作,确保了李女士的顺利康复。这一幕,就发生在登封。这里是河南省人民医院移动卒中单元急救车入驻基层行动的第三站。自2018年3月5日起,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派遣精英团队和全国首台移动卒中单元急救车走进地市,携手当地医院开展脑卒中救治科普宣教行动。截至目前,移动卒中单元已经先后在新蔡县、荥阳市、登封市救治脑卒中患者300余位,20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现就地溶栓。他们的宣教足迹遍布47个乡镇,为数千名村、镇两级医生带去最新的防治理念,上万名群众从中受益。


前移抢救端口 小型医院开进家


6月8日正值端午假期,当人们正在家中享受慢时光时,家住登封城郊的李女士却让一家人胆战心惊。原来,早上7点06分,李女士突然出现不能说话、右侧肢体不能动弹的状况,家人赶紧拨打120求助。7点25分,登封市120指挥中心根据描述情况,预判患者可能发生了脑卒中,立刻指派登封市人民医院急救团队出诊。就在半个月前,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选派的脑卒中防治专家,带着全国首台移动卒中单元急救车入驻登封,携手登封市人民医院开展为期半年的脑卒中防治宣教活动。时间就是大脑。急救人员3分钟准备齐全,19分钟到达现场,22分钟内完成CT检查、血液化验、静脉溶栓等操作。


这一救治模式打破了常规,前移抢救端口,让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得到最快救治。河南省人民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主任医师李玉成说,越早溶栓,对患者的预后越有利,这不仅是生与死的跨越,更决定了未来人生的尊严。3小时后,李女士已经能开口说话,肌体无力的症状消失,一家人脸上绽放笑容。时刻准备、快速救治、分秒必争,是河南省人民医院脑卒中专家团队和移动卒中单元急救车的工作常态。2019年新春的钟声刚刚落下。荥阳市人民医院就接到120调度指挥中心的电话:一名患者疑似脑卒中,请立刻前往救治。


寂静的街道上,河南省人民医院移动卒中单元急救车再次出发。寒风中,医务人员迅速开展各项操作,全程不超过20分钟。“我们更想让患者继续拥有健康,只有实现快速识别、救治,才能改变脑卒中导致的悲剧。”李玉成说。去年3月5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正式启动移动卒中车入驻基层帮扶活动。在荥阳市开展的救治统计数据显示,半年来,移动卒中单元急救车从见到患者到静脉溶栓,救治平均用时15分钟。这一时间较美国平均救治25分钟,缩短了10分钟。该活动负责人、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李天晓说,在移动卒中单元急救车的帮助下,脑卒中救治步入了高速时代,移动的小型医院让患者实现了到家门口救治。


走进中国医疗网络的“毛细血管”


2018年3月28日上午9点,孙召乡卫生院里坐满了医生。“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就是早期开通血管。时间就是大脑,每一分钟的延误,就会有近190万个神经元细胞死亡,所以必须要分秒必争挽救脑细胞,以最短的时间送往有条件溶栓和取栓的医院。”著名神经病学专家冯周琴正在讲解快速溶栓的意义。


作为村医授课培训组成员,一周来,他和李玉成、护士长张婧爽、以及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南分院的医护人员,走访了5个乡镇的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组织村、镇两级医生进行培训,将向基层“输血”改为“造血”,让村镇医生在群众有需要时,能够及时给予正确帮助。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医生裴小溪今年加入了在登封的村医宣教活动。她说,医疗资源下沉,让大医院医生走进了中国医疗网络的“毛细血管”,将现代化的卒中救治理念渗透到最远端。


截至目前,村医授课培训组已经深入47个乡镇卫生所和部分村卫生室,举办专题学术讲座47场,培训乡村医生和全科医师千余人。脑卒中实现可防可控,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把防治知识传播给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改变脑卒中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厄运。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总护士长冯英璞,护士长李灿灿,护理研究生张弛、刘真亚等组成村民卒中宣教组,在村头巷尾进行科普宣传,挨家挨户摸查卒中高危村民,并且利用移动卒中单位急救车,免费为群众进行CT检查。


冯英璞回忆,村子里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和孩子。有病时,基本是老人照顾老人。她随即询问几位老人关于脑卒中或者简单的医学知识,老人们表示自己并不知道,甚至连基本的坚持吃药都很难保证。“当我扶着老人时,内心深感自责,我们科普防治知识依然没有宣教到基层地区呀!”冯英璞说。于是,他们挨家走访,发放“卒中知识调查问卷”1016余份,现场问诊210余次。


探索卒中防治新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我国已成为脑卒中高发国家,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约250万例,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不仅如此,我国脑卒中发病率还在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预测到2030年,脑卒中病人将达到3100万。但是在脑卒中发生后,近80%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能在发病3小时内抵达医院,98%的患者不能在黄金时间内接受溶栓治疗,所以患者即使保住了生命,也可能留下终身残疾,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家庭,都是沉重的负担。


李天晓介绍,在近一年半的基层走访和调研后,团队探索了脑卒中急性期救治与健康管理的新模式。融合影像、检验、急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人才,组建专业团队;借助120急救专业人员,进行快速识别、精确分诊,前移抢救关口、优化救治流程、缩短抢救时间,达到专病专治;对高危人群和卒中患者,及时进行知识普及和康复指导……“院前急救、院内治疗、院外康复、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形成。


河南省人民医院移动卒中单元急救车及专家团队,将继续深入基层,把先进的仪器和技术带到基层、让百姓享受更多的优质医疗服务。(宣传部 崔冰心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