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百年医院的初心,在这里被铭记……

时间:2019-11-12

4年前,一个凝结了数代人心愿,承载百年精神文明的重要文化场所正式亮相。她的出现,引发了社会各界好评。她的亮相,吸引了众多人的眼光。


四年成长 ,1.5万人在这里触摸历史


在郑州市黄河路与经二路,有这么一个地方,青砖墙面、教堂古钟、独轮小车、旧址沙盘、医学器械、黑白照片、手稿刊物等有序坐落其中。500余张珍贵照片、逾5万字的激情描述,还原了一个个真实的历史场景,讲述了一件件鲜为人知的医患故事,铭记了一家百年医院的初心壮志,抒写了一部河南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宏伟著作。跨越百年的难忘回忆,在古朴素雅与现代时尚中一一展现。


这是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史馆,全省卫生系统唯一一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5年11月1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史馆正式开馆,近千份珍贵史料公之于众。



如今4年过去了,院史馆已经接待参观1100余场,近1.5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员在这里近距离感受、触摸历史,并写下深情祝福。


五大展厅,还原百年发展之路


如一棵饱经风霜依然葆有生机的百年古树,人们徜徉在它枝繁叶茂的绿荫下,却很难看清其庞大的根系。为了展现省医的百年发展之路,传承医院精神,早在2012年7月,省医便开始成立院史馆建设项目工作组,通过深入挖掘、回顾、查询等方式,历时3年,将碎片化的史料梳理成清晰的脉络。院史馆中,共收集了老设备63件、奖杯奖章匾牌60件、老报纸150余份,收集、扫描老照片25334张、整理电子照片324410张,最终精选出500余张照片和逾5万字的文字资料。


院史馆总占地面积1410平方米,分为5个展厅,分别是“福音诞生,初具典范”、“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励精图治,厚德济生”、“杏林撷英,人才辈出”、“勇立潮头,继往开来”,以时间为脉络,用历史事件、专题板块、实物展出等形式,不仅展示了省人民医院从建院伊始的筚路蓝缕和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风雨历程和光荣历史,显示了省医人薪火相传的奉献精神,也从侧面展示了河南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史。


百年缩影,铭记医者初心


院史馆外陈列着馆名浮雕墙,展现了从上世纪的福音医院到现在的人民医院,省医人始终牢记救死扶伤的天职。这背后,也是一个个动人的爱国事例和医患故事。1904年,以“为患者治病”为初衷的省医前身——开封“福音医院”创办,首任院长金纯仁带领3名中国籍医学生为患者实施手术。北伐战争中,医院先后收治病员1万余人。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医院先后派出2批抗美援朝志愿手术队前往前线。医院还派出不同规模的医疗队到山区、农村送医送药,人们亲切地将河南省人民医院简称为“人民医院”。1961年,眼科成功分离出沙眼病毒“豫61-Ⅱ株”。其间,杨玉霞等6名眼科医护人员主动在自己的眼中滴入此株诱导沙眼,以观察沙眼的起病、临床特征、疾病转归和药物疗效。1962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的马镇西创建了河南省眼科研究所,他励精图治,引入免疫学治疗沙眼新途径,筛选出的治疗药物酞丁安,为饱受眼病折磨的河南患者解除病痛。为缓解角膜供源紧张,全院655名医务人员自愿身后捐献眼角膜。原护理部主任孔芙蓉几十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一心为病人着想,一切为病人服务。经她守护和抢救成功的病人不计其数,多次参加防疫医疗队、农村医疗队、抗震救灾医疗队、以及突发事件抢救队等。她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也因此荣获第36届南丁格尔奖章。


近10年,医院先后派出援非医疗队、援藏医疗队、援疆医疗队,在抗击非典、汶川救援、抗震救灾时,总是冲在前线、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一代代省医人为河南医疗事业的发展奋勇前进,在“仁爱、博学、严谨、卓越”的精神鼓舞下,省医形成了多区多院的发展规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院史馆也成为了员工入职教育的第一站,展示仁心仁术的高地,对外交流的良好平台 ,了解医者奉献精神的桥梁,社会各界了解河南医疗卫生行业历史和文化的窗口。医者的初心,在这里被铭记。祝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史馆,生日快乐。(宣传部 崔冰心)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