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中右边的少年,今年15岁。
看起来,他现在一切都很正常。
然而,就在半个多月前,
他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在车祸中他被严重撞击,
看起来体表没什么明显伤痕,
但受到的内伤却凶险而隐匿。
关键时,医生的“固执”救了他一命
车祸伤少年病情暗藏凶险
3月中旬的一天晚上,15岁的童童(化名)坐在小伙伴的电动车上出去玩。穿过村头的公路时,电动车与一辆轿车相撞。
童童的腹部受到猛烈撞击,随即因为明显腹痛送到当地医院就诊。

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童童有轻度腹膜刺激征,即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这是腹内脏器破裂后出现的主要体征。
CT等检查显示,童童胰腺轻度挫伤,淀粉酶轻度升高,但生命体征平稳。
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一天后,童童的腹痛症状并未减轻,而是逐渐加重。当晚,童童被紧急转诊到河南省人民医院,住进肝胆胰腺外科三病区。
听值班医生说了童童的情况后,肝胆胰腺外科主任李德宇凭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判断,童童的病情不简单。
他赶紧给童童做了查体,发现虽然生命体征平稳,但心率较快,体温较高,腹膜炎的症状比较严重。
李德宇就像经验丰富的侦探,立即在心里开始了一番侦测推理。
一般来说,出现腹膜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实质性脏器出血,比如肝破裂或脾破裂;另一种是消化液渗漏导致的化学性腹膜炎。
如果是前者的话,患者的疼痛往往不剧烈,反跳痛不明显。而且,一定会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比如血压降低、脉搏跳动加快,甚至会出现休克。
童童却没有休克或失血表现。李德宇推断,童童应该是某个消化器官破裂,消化液渗漏,导致了化学性腹膜炎。
一项肝功能检查的指标也进一步为他的推断提供了证据:白蛋白明显降低。童童肝功能正常,人体白蛋白不会突然降低,除非是消化道穿孔引起了周围炎症反应。
如果是脏器出血,或许还能自己止住;但如果消化道穿孔,则必须找到穿孔部位,手术修补。因为消化液腐蚀性很强,它会不断腐蚀穿孔部位,很难自己愈合。

李德宇决定,马上安排急诊手术,探查到底是哪个空腔脏器破裂了。
接下来的探查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医生“固执”地寻找隐蔽的致命伤口
就在准备手术前,童童的腹痛很奇怪地减轻了。还要继续急诊手术吗?患者家属和部分年轻医生都产生了疑问。
“腹胀情况有没有加重?生命体征怎样?精神状态如何?”李德宇问。
“腹胀加重了,生命体征平稳,但精神状态比之前变差了……”主治医生回答。
“马上手术!”李德宇说。

手术开始,先做了腹腔镜探查。发现肝左外叶有小裂伤,但出血已经凝住了。腹腔积液不多,没发现明显的消化液。
手术团队继续重点探查胰头、十二指肠区域。发现胰头有明显挫伤,但没有断裂。参与手术的医生都问,是不是可以放个引流管结束手术了?
李德宇沉默了。目前的发现跟他的判断有出入。十二指肠位于腹膜后,位置隐蔽,如果十二指肠某处穿孔却没有及时发现,死亡率非常高,即使侥幸活下来,也会造成十二指肠瘘,病程长、预后差、花费巨大。
漏诊的代价是无法承受的,宁肯“激进”一点。李德宇决定开腹继续探查,一定要找到穿孔的部位。

整个后腹膜打开后,在精心的探查下,终于在童童的十二指肠水平部发现一处严重的挫裂伤,腹膜后有消化液积聚。
李德宇长出一口气:孩子得救了!
这个伤口为什么那么致命呢?从挫裂的十二指肠伤口处流出的消化液,里面含有胃酸、胰液、胆汁,腐蚀性极强,平常人吃进去的肉、蛋白质等,都是靠它消化的。一旦流出去,就像硫酸一样,会导致周围组织、器官的炎症,病情会越来越严重,死亡率高达70%!
找到病灶以后,手术团队余海波、陶连元、任志元为童童进行了十二指肠修补、远端胃切除、胃肠吻合、T管引流手术。
也就是说,让胃里的食物不再经过十二指肠,临时先“改道”了,胆汁也先引流出去,减轻刚修补好的十二指肠压力,保证它能顺利愈合。

3月31日,逃过一劫的童童恢复良好,很快就能出院了。
车祸中受伤司机高度警惕这种病
李德宇说,童童的十二指肠挫裂伤,属于一种比较少见且隐匿的疾病。如果诊断及时,它的预后良好。一旦漏诊,后果却很严重。
对车祸伤患者,一旦出现严重的腹膜炎,就要怀疑它的可能性。尤其是被方向盘挤压腹部的司机,最容易发生。
临床医生可先判断患者是出血性腹膜炎还是化学性腹膜炎。没有出血或休克症状,腹胀加重,精神变差,并且腹痛时轻时重,就要高度怀疑十二指肠破裂导致的化学性腹膜炎。
这时,一定要坚持仔细探查,找到破裂部位进行修补。十二指肠的位置很隐蔽,有必要时须开腹探查,尽早找到病灶,尽早修补,为患者争取康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