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院党委印发《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要求全院各党总支、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作为干事创业的“必修课”“营养剂”,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昂扬姿态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提速提质健康中原建设、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为切实组织落实好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医院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调研实践组、巡回指导组、宣传教育组,具体负责党史学习教育的推进开展,要求强化政治责任,准确把握导向,营造宣传氖围,注重实际效果。
方案明确,一是开展专题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学、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基层党组织集体交流学,坚持班子率领、领导带领、党员引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自主学习、集体研讨相结合,深入开展党史专题学习,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二是强化政治引领。创新开展主题宣讲,深入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宣传,组织观看党史教育作品。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广泛开展主题宣讲和学习教育,深化党员干部对党史内容的学习掌握,引导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筑牢理想信念,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三是组织专题培训。加强线上教育培训,开展现场红色教学,强化总支(支部)学习研讨。
四是办好惠民实事。下沉一线开展调研,分类推进实践活动,抓实“两个一批”惠民举措,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办实事、开新局的成效来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切实把学习教育的过程转化为推动工作、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过程,切实把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造福人民群众、开新局上台阶的成效。
五是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
扎实开展“两个一批”二十项惠民举措
方案明确,在全力以赴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聚焦群众健康需求和医院改革发展实际,扎实开展“两个一批”二十项惠民举措,即办好十项群众期盼的好事实事,推进十项事关医院长远发展的惠民项目,抓重点、通堵点、解难点,着力提高医院服务供给水平,强化公益为民的责任担当。
办好十项惠民实事。一是惠民医疗持续化,对困难患者给予费用减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二是诊疗服务高效化,扩建日间手术室,拓展日间诊疗、预住院服务,提高日间手术比例,提高医技检查效率,强化加速康复外科。三是费用控制常态化,缩短术前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控制材占比、药占比,管控次均费用不合理增长,让患者少花钱、早康复,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四是重症转运畅通化,持续开展危重症患者免费转运服务,畅通基层危重症患者转运绿色通道;五是综合服务集中化,设立一站式门诊综合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持续改善患者体验;六是护理服务优质化,拓展护理服务内涵,打造人文病房;七是多学科诊疗高效化,整合学科资源,组建建强多学科专家会诊团队,让患者享受到诊治更精准、方案更科学的医疗服务;八是预约服务精准化,以网站、微信公众号、自助挂号机、“96195”省医好服务综合调度服务中心等为平台,设置多途径预约方式,并增加病友服务、床位调配、车辆调度等各项服务;九是志愿服务品牌化,开展“学党史、守初心——百县百家百场”专家基层行、行管部门人员门诊包干服务等系列品牌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造福基层群众;十是职工服务人文化,构建节日有慰问、生日有蛋糕、家庭困难有帮扶、生病住院有探望、退休离岗有关怀的全方位关心关爱职工的服务体系,深化“幸福省医”建设,持续提升职工幸福感。
推进十项惠民项目。一是加快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步伐,争创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感染区域医疗中心及其他学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加强心血管、眼科、呼吸、老年医学等4个省级医学中心建设;二是全面加强1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4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找准定位,纵向提升,打造尖峰学科;三是加快公共卫生应急医学救治中心建设,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四是加快儿科、妇(产)科重症救治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提升儿科、妇(产)科重症救治服务水平;五是加快肿瘤中心建设,提高肿瘤患者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六是深化“互联网+医疗”,拓展互联智慧健康服务院服务功能和品牌影响,推出云门诊、云护理、云用药、云营养、云配送等线上线下协同医疗服务,实现远程医疗常态化,让患者就医触手可及;七是加快智慧医院建设,聚焦数据驱动运营管理,优化运营流程,服务更加便捷,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八是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增点扩面,通过政府+医院托管模式,探索构建资源下沉、服务基层,助力分级诊疗的紧密型医联体管理制度体系;九是开展患者服务体验综合提升,建立多样化的便捷付费结算方式,简化用血费用报销流程手续,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供病案复印预约和邮寄服务,提供科学营养的膳食服务,推进“厕所革命”,实行卫生间标准化管理;十是持续开展“脊梁工程千人救助”、“先心病筛查救助”、贫困儿童大病救助等慈善救助公益项目。